2023年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了,相信小伙伴们都开始准备复试了吧?同时,留学申请人数也迎来报复性增长。
随着报考和申请的学生越来越多,竞争进一步加剧,无论是考研还是出国,门槛也越来越严苛!
如何脱颖而出,去到理想的学校,就是一个技术活了。
耶鲁大学面试官就说过:“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过什么样的课外活动,如果申请者活动经历和背景不突出的话,也会被拒绝。”
确实,在标化成绩相似、尤其是亚裔学生普遍高分的情况下,有个性、有创造力、领导力强、学术背景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学生会很有优势,这些众多的能力都具体反映在“课外活动”这项软指标上。
什么是科研
大家常常收到“为了申请提升竞争力要做科研”的建议,是不是时常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好像很厉害,好像是必须要的东西。 但为什么我没在学校官网看到要求做科研?在这里回答小编一个问题:学校官网总强调的学术兴趣是什么?
一般,学校官网上并不会明确说自己需要一个有科研经历的候选人。而且提到科研,相信大部分非理科的本科生或者高中生都会在脑海中浮现出白大褂、实验室、实验器材......实际上,科研不是局限于实验室内的活动。它广泛包含你的各类学术研究兴趣的课题,是展现海外高中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主要内容。
科研和我们的关系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近得多。化工学生在实验室研究纳米技术是科研、商科学生研究一场音乐节的marketing是科研、金融学生研究创业公司的融资策略是科研、社会学学生的田野研究也是科研。生活中其实充满了有趣的课题,他们既不晦涩,也会让你甘愿为了这个课题而去读几本甚至几十本书。
比如在留学申请中,名校挑选候选人时会评估对方的学术兴趣,这也是学校官网明确强调的内容。美国Top30的文书中的Essay, 或者英国G5的PS tips, 都点明要你回答:“Why do you want to study xxx at postgraduate level? ”
为什么要选择科研
出国留学的大军日益壮大,越来越多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申请出国,所以现在的留学生大都面临着同质化的困扰。一段高含金量的科研经历能够证明你真的有在为了这个专业做事情。更能够让学校清楚的认识到你对这门专业的热情、你对于这门专业独到的见解、以及你所具备的学习这门专业的能力。而这也是能够帮助你从众多同质化申请学生当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不仅国外大学如此,国内高校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竞赛经历。在考研面试的时候,有的学校会提前收集同学们的材料。有的学校会在面试当场要求提交材料,这些材料最后就送到面试官的手中,当他们看到这些奖励和荣誉的时候一定是会给出高分的。
而且运气好遇到研究方向恰好一致的导师说不定当场就给了邀请。导师双选的时候这些荣誉和科研经历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导师们非常喜爱有一定研究经验和经历的同学。如果你的经历正好和他的研究方向关联,那么恭喜你,有很大可能你会和这位导师配对成功,要知道在读研期间能选到一个满意的导师可是不容易的。
当然,对于想要读研的同学来讲,本科所取得成绩和荣誉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作用,那就是用于获取保研资格。当下有很多高校在逐年提升保研的比例,尤其是像清华北大这种一流高校,每年招生名额中有很大比例的保研生。
每年通过保研进入到名校的同学不在少数,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这些保研的学生他们本科就会获得很多荣誉和奖励,这些荣誉和奖励其实就是他们保研的“底牌”,是十分重要的加分项。
科研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好像要从0开始研究不知道的东西非常摸不着头脑。科研的本质是基于已知,探索未知。科研包含了发现问题、学习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评估解决方案等过程。因此,它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并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学术活动。对应不同学科的科研项目,则是提升各类学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术活动中能展现自己学术兴趣的方式之一。
一个科研项目做下来,从查阅文献、到做研究调查、到数据分析、到最后成果展示,学术素养会在这个流程中逐步提升。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是怎样研究的?为这个研究做过哪些准备和工作?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参考过哪些前人的研究?在这个过程能够以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leadership等等。
说到底,名校招生,看重的更多是他能为学校带来什么。那就是在符合标准化考试外,是否有一颗“有趣的灵魂”。有趣的灵魂是什么呢?或许是一个充满求知欲、追求真理的形象,又或许是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形象,也或许......总之,有趣的灵魂就是能给名校的学生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让学生更具有国际视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