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实验室里多是同时有几个人在忙手里的活。不过,有的实验室从头到尾除了导师只有一个研究员。比如我这个博就读成了实验室里的独苗,这种情况尽管少见但并非绝无仅有。多发生于实验室PI出于特定原因不再招博士生,比如当PI几近退休或已经退休,只等经费结清、项目收尾;或是处在离开上家机构入职下家的过渡期,预算只够招一人。
读博期间,我一直是实验室里唯一的研究员。起初经历过不适应,但自从我摸索出了对的方法,工作便大有进步。所以想分享出来,一是告诉不了解的人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二来也让和我处境相似的人寻得共鸣和启发。以下是我总结的七则独立工作的优势与技巧。
自带请勿打扰标识,让我获得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四五人的课题组里,总有人或事能打断你的节奏。这可能发生在确认protocol阶段,可能有人询问你实操问题,也可能是任何主题的探讨;有时候在工作之余同事会叫你聚餐。我把以上所有都归为“实验室闲聊”。而一人实验室中,没了这些令人分心的因素,好也是自己的、坏也是自己的,责任心驱使我产出更高效了。
此外,社交客套也少了许多,当我需要一个人看文献、写论文,无需把状态调成请勿打扰,多数时候也不用和别人协调工作时间。
在人人焦虑的年代,安静的空间带来的内心的宁静是无价的,这样的氛围也给我留足了自我评估和反省的空间。
当然,如果你是喜欢社交、需要社交的人,作为研究人员总能有学术交流的机会,独自工作并不等同于社交隔离。
亲力亲为收获的是独当一面的能力
很多时候实验protocol都有模板可参考,如果你所在的实验室有其他更资深的研究员,他们多半已经有现成的方案模板。而且在排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时,四五人团队可分工协作,摊到个人头上的工作量一定更少。
作为实验室里唯一的研究员,设计实验的前期工作,包括查文献、起草和修改内容在内的一切,都得靠我自己。
这些工作体量确实大,但我清楚地知道项目中的所有事项,没有哪个方面是我答不上来的。
结识同行
由于和同组人讨论研究发现和敲打实验数据这些实验室日常对我来说不可实现,当需要交流学术问题时,只好和其他实验室的博士生或研究员建立联系。如果一开始磕磕绊绊,或者你有社恐倾向,我想说熟能生巧,多接触总会遇到合得来的同行。
我在学术社交中获益不少,有人教会我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有人出借耗材,还有人做过我论文的读者——简单审阅、提了建议。
我将他们视为职业生涯里的财富。
会排优先级
人员富裕的实验里,少不了闲聊和讨论。不论健谈与否,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把时间精力花在交谈上,而生产力就是这么被消耗掉的。
独自工作的好处在于干扰因素少,我对把自己的精神头用在哪里、什么时候用有相对掌控权。
长此以往,结合自身的工作习惯和节奏,我往往能作出高效且有条不紊的安排。同时也能提升自我评价。
拥有更紧密的导学关系
当一个导师带多个学生时,每个学生分到的注意力往往并不相同。世界上是有一碗水端平的导师,但毕竟还是少数。有的实验室PI对资深学生更上心,这种情况下,除非新人主动交流,不然与导师的互动则会少一些。随之而来的后果可能是研究进展缓慢、工作热情涣散。
定期组会的作用对个人科研事业的发展有限,如果要建立令你受用的导学关系,需要把一对一谈话排上日程。在多人课题组中,由于和导师缺少沟通导致新人的研究热情降低,继而致使经费欠奉的事情时有发生。新人因此在职业规划上提不起劲,更加疏于同导师交流,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我不能保证所有导师在面临唯一的学生时都是尽心尽力的,但总的来说学生得到指导和优质交流的几率更高。
习得做预算的本领,培养财务敏感性
作为导师唯一的学生意味着我要对项目资金及实验耗材采购负全责。要想做到收支平衡,我需要预先规划好采购类目及时间节点,同时比价。后者考验的是在有限的预算内备齐合乎要求的材料的本领。
久而久之,我对采购实验设备和管理库存开始有些心得,对采购周期也拿得更准。
这里面社交和沟通是无法避免的,打交道的对象包括设备公司的人员、自己所在机构内涉及采购的部门等等。这些交往或许还会为你以后离开学界、进入业界铺垫,可以算作是提前张罗人脉。
在相对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同组人因设备、经费、导师的注意力而竞争的场面不算少见,尤其是在空间和基金都紧张的实验室里。在此类环境中工作承受着更大压力,长此以往心理健康很成问题。
近年来,甚至有一些关于学术霸凌的极端新闻传出。相比之下,一人团队则可以避开这些人际纷扰。
*注:并非每个人多的实验室都存在抓马,此处仅是指人多的地方关系更为复杂,容易产生争端的意思。
以上即是我对独自科研的感悟。在实验室工作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它能让你成长许多。当然,不论实验室的规模如何,你终将从这段经历中获得只属于自己的优势。我在撰写本文时,最初是以缓解同样处境中研究员的焦虑为目的。如果你曾经或此刻也是相似的科研状态,欢迎通过评论告诉我你的感受。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575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