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AI成为了你的教授?
近日,哈佛宣布了一个重磅决定:据校报《哈佛深红报》(The Harvard Crimson)报道,从9月开始,这所藤校的旗舰项目计算机科学导论(CS50),将借助类似于ChatGPT的工具即“机器人导师”,协助人类教授和课堂内的学生,以实现1:1的师生比!
当人工智能有了新工作
这款AI名为CS50 bot,其核心是大语言模型(LLM)。CS50项目导师David J.Malan告诉《哈佛深红报》:“我们希望是,通过人工智能,可以为项目的每一个学生提供1:1的师生比例,这些工具可以全天候支持他们的学习,以最适合他们个人的速度和风格进修。”
Malan教授的推文
哈佛预想CS50 bot能做到:
给予学生7*24小时的学业帮助
提供基于学习习惯的个性化指导
帮助学生调试代码
对学生设计的程序进行反馈
解释不熟悉的代码行或错误信息
解答个别同学的问题
但是Malan教授也预计CS50 bot的早期版本偶尔会表现不佳,甚至给学生提供错误的答案。
Malan教授推文下的回复
AI导师的到来正值人工智能工具大受欢迎之际,OpenAI的ChatGPT成为自2022年11月推出以来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程序。这款聊天机器人在推出后的两个月内就达到了1亿活跃用户,用户们用他写诗、写文章甚至生成计算机代码。
然而,哈佛并没有直接使用市面上的LLM产品(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或GitHub Copilot(Malan教授觉得这些工具“都太有用了”)而是选择研发了自己的大语言模型,一个CS50 bot。
Malan教授也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引入,将“引导学生找到答案,而不是全盘交给AI。我们将向学生们明确表示,无论是来自人类还是软件的信息,他们在接受信息时应该保持批判性的思考。”
Malan教授也希望AI导师能减少教授们在评分作业上花费的时间。
通过同学们和教授的不断反馈和交互,这些AI工具也将变得更好,大家也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这一进步的过程。
🎉CIS暑期实地科研项目王者归来
👨🎓和藤校、G5教授面对面做科研
💻 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同学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课题详情
当你用AI时,你想得到什么?
从上文可以看出,哈佛对于AI教学的态度仍是十分谨慎。
随着ChatGPT不断走红,大量的用户不断地发掘着这个人工智能的潜在可能性,写邮件、写论文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也引发了大众对于未来教育的激烈讨论。因此,教育界普遍对于ChatGPT这类大语言模型持谨慎态度。
所以在引入AI教学时,高校们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有的高校选择拥抱AI,有的高校则全盘禁止。
日前,香港大学向全体师生发出邮件,禁止在港大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
普林斯顿学生Edward Tian却反其道而行之,意外走红网络。他们开发专门对抗ChatGPT的APP,可以快速检测出文章是由真人写出还是ChatGPT生成,“用AI打败了AI”,帮助教授识别学生的作业是否存在抄袭。目前,他的团队已获得近3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正在致力于将AI技术与新闻结合,利用AI识别AI生成的假新闻。
💻提前体验藤校、G5课堂氛围
👉🏻和名校教授实地做科研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课题详情
人们关于AI的讨论,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哈佛AI导师的加入,意味着教育领域对AI的探索和实践,AI技术可以为教育带来更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教育模式,提供给学生们更好的教学体验。
即使对AI技术明令禁止,还会有很多同学堂而皇之地使用,而从官方渠道去正确的引导,那么AI将会是未来教育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