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博士的科研时间,知乎网友这样评价:早八晚十一,周六周日不休息。还有博士甚至发帖感叹:“想想老板说国外学生如何如何刻苦,自己周末却睡觉休息看网剧,过完周末之后,到了夜深人静,我的内疚感就油然而生。”
博士周末不工作,真的有错吗?
近年来为了适应研究和出版的需求,科研人员不得不放弃所谓的休闲时间。随时工作、随地工作不设限,这加剧了科研人员的焦虑感并慢慢产生厌烦情绪。
早前,BMJ 杂志一篇题目为:Working 9 to 5, not the way to make an academic living: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manuscript and peer review submissions over time 的研究论文,通过对作者在特定期刊提交稿件的时间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研究人员在周末或假期提交的比例最高。
虽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但过来人都会告诉你,照顾好自己能让你在工作时更专注,周末给大脑放放假,它会用更高效的方式“报答”你。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沟通专业博士生Amanda说她也经历过博士生在周末的情绪起伏,后来通过摸索找到了缓解焦虑的方法,并乐于跟所有科研人员分享她的周末:
Amanda博士的周末生活~
周五:
下午 4 点到 5点之间没做什么事,每个人都差不多燃烧殆尽了,只想着晚上要看什么影片。
回到实验室之后,我通常会先趁记忆还清晰的时候,花半个小时整理刚刚会议上做的笔记,计划下周的实验。周五傍晚都会拿来放松。
周六:
周六早上通常会有第一波的焦虑,所有我周五放在一边,跟工作相关的想法,都会强势回归。但我试过最好的策略是在焦虑的时候把东西写下来。我超爱把待办事项划掉的感觉,这小小的成就感能让我有动力继续做下一个待办事项。
上周六,我在实验室待了一个下午,继续脑组织切片染色的实验,等待过程中,我读了几篇文献,处理了几个上周做的图像。
周日:
早晨是把之前没做完的事一次做完。只要是周六没做完的事,我会先做,例如图像程序,把图像做成图片,等着周一拿给导师看。我都会在吃完午餐后留点时间去超市买东西。
傍晚在以前通常是我的焦虑高峰期,开始担心周一的情况。现在,我会拟定下周的待办事项,写在笔记本中。
其实并没有所谓的“优秀博士生周末模板”,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体验各不相同。但是为了更好的平衡科研工作和生活,确实有几点“前人”总结的经验可与大家共享。
做事有规划:在时间表上标注出全年有哪些重要活动,再以此给自己写论文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设置期限。
按照时间表执行:不必对工作过度焦虑,很多让你打乱生活节奏去处理的工作其实不像想的那么火烧眉毛。
多考虑自己和周围人的感受:对自己都不关心的人,很容易活成一座孤岛。不妨把手头的工作放一放,干点愉悦身心的事放松。状态找回来了,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学会求助:有时候最难的事可能是向人开口求助。有人会觉得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等于能力不行,但绝对独立是不现实的。寻求有经验的人帮助,不但能让情绪有个出口,也可以多个人替你想想办法。
趁着天气正好,不如出去走走,做一些能让自己充电的事,也花点时间关心周围的人,尽情享受每一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