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题时,我遇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我明明按照文献中的方法来的,但得出来的数据就是有很大差异。
这真的很让人苦恼,到底是他的实验数据有问题还是我的数据有问题?一个大大的问号写在我的脸上。
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种问题的,如果你真的遇到了,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原因:
论文实验部分在写作时不够规范
论文在写实验方法部分时,不是用规范化的语言来写的,而是用自然语言来写的。
意思是很多时候论文没有把实验步骤精准的叙述清楚,特别是一些实验参数的设定:
比如说:论文中可能会写“从100摄氏度降温至50摄氏度”,那么问题来了:降温速率是多少?用什么装置?什么方式降温的?论文中往往得不到这样的信息,所以重复该实验的时候,实际的操作方法可能会与原作者有差别。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还有:湿度的变化规律、试剂的添加步骤等各种参数的具体操作方法。
实验的原材料的问题
不同材料供应商,由于技术方案、工艺管控能力的差异,他们生产的名义上同种的原材料,实际上可能会有区别。
即使是同一供应商,不同批次生产的同种原材料,有些时候也会有区别。不同供应商生产的同种原材料可能差异就会更大了。
所以要检查清楚你的试剂和论文中用到的是不是同一厂家的。
另外很多试剂都有特定的储存要求,比如:干燥、密封、低温、不能见光等等,一旦没有按照要求保存,可能会使材料被氧化而变质,这个问题我曾经做实验的时候就遇到过。
实验设备本身存在的差异
实验设备本身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具体的参数设定,由于实验设备本身存在误差而导致有问题。
所以,你的实验设备的性能不一定就和原作者的一样,做出来的结果就会有点差异。
作者故意在论文中省略关键步骤
这种情况也是会有的,就像上面说的实验步骤没有描述清楚,有可能是作者故意的。
该研究成果是真实的,但故意在发表的论文中省略关键步骤,或者故意描述与真实情况不符的步骤。
原因是作者不希望别人模仿自己的研究工作。
有些作者希望该领域的论文只有自己和与自己利益相关者能发表;特别是那些供职于企业的科研人员,不想让商业竞争对手模仿自己。
该研究成果是学术造假
最极端最坏的情况可能是,该研究成果本来就是造假的,那肯定重复不出来。
规避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就是,只看高质量的期刊论文,虽然说也有造假的,但情况极少。
总结
如果你在读研的时候,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复现不了实验结论,可以从上几点认真检查。
尤其是检查实验方法中是否有遗漏的,或者实验试剂或者材料本身有问题。很大可能是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