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某节日在即,你会主动给家人、朋友、同学、同门带礼物吗?” 对于关系亲近的人,每逢佳节,自然而然,咱就会互送礼物。
对于关系定位模糊的人,同等情况,再三犹豫,咱会考虑赠送礼物这件事情是否有必要去做、挑选的礼物定位是否合理、对方是否愿意或能够接受礼物等等因素,索性就不给自己添麻烦,把带礼物这件事情抛之九霄云外,但事后想来可能自己又会后悔。
所以,开学在即,有必要给导师带礼物吗?或许我能助你一臂之力,提供三条策略帮你解决烦恼。
1.人际关系定位:友谊关系
2.最重要的原则:随心而动
3.实现你情我愿:双向奔赴
人际关系定位:友谊关系
先做一个定位测评,你认为自己和导师的人际关系是哪一种类型呢?
①家庭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导在我心里就如同我的父亲,万事关心且上心,我自己也会主动询问我导的身体健康等情况。
②友谊关系,一切皆可畅所欲言。和导师处成哥们儿或姐妹儿,能聊科研理想、聊生活琐事、聊七大姑大姨还能聊唉声叹气。
③同事关系,上班笑嘻嘻,下班无回应。科研学习与导关系打得火热,除此之外其他方面互不了解。
④社交关系,唯导师命从,指哪打哪,导师就是自己的上帝,最尊敬的客户。 我见过不少同学都能和导师处成友谊关系,事事关心,回家必报备、节日送祝福、上学带特产、路上打招呼,不带声怯、不怕对视、敢于互动。
如果大家与导的关系都是友谊关系,还需要担心要不要带礼物吗?虽然我和我导关系似父子关系,但这只是表达尊敬和敬仰的说法,更多的是友谊关系,鼓励大家在现有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更偏重友谊关系,和谐相处,一切发生于自然。
最重要的原则:随心而动
我相信每个同学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独立型、依赖型、互动型、支配型、抗拒型5种类型。
无论你是哪一种类型,请你随心而动,做你喜欢且开心的事情,如果是自己与导师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风俗,自己也想要对导师介绍和分享来自家乡的美好事物,那就开心去做就好。
如果是朋友、家人基于多年经验提出类似建议,能接受就学着去做,咱后面也会讲的奥;如果不能接受且不认同人情世故,或是已经给自己造成压力,那么我建议放弃这件事情。
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大不了,一切以自己开心和健康为准。
实现你情我愿:双向奔赴
咱中国讲究仁义礼智信,给导师带礼物是一种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的传统方式,与导师的初次见面带一份小礼物或许能留下一个好印象,既展现懂礼貌讲礼数,又展现诚意和感激。
那带什么礼物合适且怎么送礼物顺利呢?
比如我和我导南北各异,这时候我会先给我导简单做个自我介绍,花一点功夫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并且真心实意邀请我导来做客,顺便介绍一些家乡的特产,并表明这些东西并不贵重,恰是当季,就给导带来尝尝。
总结来说,归纳为三点:
1.选择合适的礼物,尊重导师的喜好
在沟通中了解导师的喜好,比如我导不善辣椒,如果我带一瓶辣子,虽是地方特色,但感觉只能落灰。并提前告知导师,自己有带礼物的意向,让导师有个准备,也能让自己知道是否需要带礼物,有的老师可能在交流中已经婉拒,这时候大家需要尊重老师的文化和习惯,切莫赶鸭子上架,霸王硬上弓。
2.避免过分的奢华,避免极端个人化
即使合适的礼物可能也分品牌,请选择性价比高且实用的事物,或许导师有时候担心拒绝学生,给学生带来伤害。但对于导师本人而言,带的东西用不上,转送别人也是一件好事情,可以送给有需要的人。所以说,心意最重要。
3.电话信息邮件贺卡任加一份表情谊
带礼物建议当面送给老师,提前联系导师,获知导师的时间安排。如果时间不合适,可以约定一个地点,并加上一份表达感激的话语或者未来合作的期待,展现自己的真诚。
总结 大家不必为带礼物这件事情感到压力满满,导师肯定是希望大家专注于自己的科研生活。带礼物和不带礼物,并不意味着什么,它只是一种表达尊重和感激之情的传统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微信、短信、电话通过语言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顺便说一句,如果自己决定要送礼物,请带着简洁且真诚的心意,还有恰当的礼物加上一份诚挚的感谢话语,让导师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对他们的尊重,切不可适得其反。
如果导师没有接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开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