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作为一门并不大众的学科,被误认为学术前景极为有限,谁说文科生不能做科研?
今天这位学姐坚持着对哲学的一腔热爱,在一段科研中确定了自己考研的道路,并用独立一作打开了哲学专业的大门,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李同学
本科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项目成绩:推荐信 独立一作
参与项目:《哲学综合课题:当代分析哲学视角下的语言、知识与世界本质研究》
#01 在考研和留学反复横跳后决定:无论如何都得先做个科研!
看到项目宣传海报的时候,我正处在纠结是留学还是考研的时间节点上,但在大三的寒假开始考虑留学其实已经比较晚了,所以想着不管最终确定留不留学,如果能有一篇论文产出都不是一件坏事。
#02 初次接触科研:原来科研不是理科生的专属!
首先了解到语言学有相关的科研项目,才知道科研不是仅局限于理工科领域内,所以抱着想先了解情况的心态来咨询了。
后来和顾问老师在电话里聊过自身情况以及科研能带来的收获,可以在课程辅导过程中自己独立写一篇论文并且有机会投递,也算是给自己的履历增加一些筹码。
至于课题选择,来来回回摇摆了很多次,和我专业相关的另一个项目是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二语习得,但当时还没有接触过哲学领域的课程,自己只简单了解一些语言哲学的知识,所以想填补一些知识上的空白,多了解一些哲学方面的知识。
其次考虑到这个课导师是中国人,不管用不用中文授课,至少在交流上会比较便利,省去了很多语言上的麻烦/花费的时间,毕竟参与这个课程主要是为了学习课程内容而不是学习语言本身的,担心语言上存在的障碍会影响课程的学习,所以选了中文老师授课。
Program Description
项目介绍
语言哲学与知识论研究属于当代分析哲学研究中的核心领域,近年来相关领域中的研究形态呈现出更为突出的领域综合和学术交叉的趋势。本课题将以语言、知识与世界为核心研究对象,解读当代语言哲学和知识论中的经典理论及其新进科研推进,帮助课题组同学更好地接入相关哲学研究的传统,学习和借鉴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与哲学论证技巧,为大家进一步深化相关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讲授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论证技巧、常用学术工具等内容,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和综合性的学科认知。
二、通过对意义来源、知识本质、认知行动、虚拟实在等哲学问题及其核心理论的批判性的分析与研究,帮助课题组同学准确了解当代分析哲学研究领域中语言哲学与知识论的研究传统和新进研究热点与趋势。
三、培养学生从哲学专业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素养与科研能力。
Schedule and Outcome
时间安排与收获
·6周【在线小组科研+全球就业力大师课】+5周论文指导,共126课时
·1500字左右的项目报告
·优秀学员获得主导师推荐信(8封网推)
·项目结业证书
·EI/CPCI/Scopus/ProQuest/Crossref/EBSCO或同等级别索引国际会议全文投递与发表指导或者CNKI检索的英文普刊全文投递与发表指导
#03 文科生做科研过程:有点新鲜,既痛苦又快乐。
由于之前确实没做过文科的科研,也不怎么了解,自己上手做了才发现还挺有意思。需要自己查找、翻阅大量文献。
在论文写作阶段是既痛苦又快乐的,写不出来的时候真的会着急,但是写出来之后一遍遍润色修改、反复阅读检查自己的论文其实又是一件蛮有成就感的事情。
平时在学校里根本没有这么认真地去写一篇英文论文的机会,所以当论文最终落笔时、会议返修意见上只写了修改个人姓名一条时、收到录用函时,我真的很感谢科研给我这次机会。
可能学到的知识很久之后会忘掉,但第一次认真系统做科研的感受永远不会的。
#04 科研经历对现在 考研准备阶段的助益
心态好了很多
22年底的23考研一结束我就觉得突然多了很多压力,那段时间也比较焦虑,不知道自己出路在哪里。
但是在做完科研拿到推荐信后,至少觉得自己有了一些底气和自信,准备起考研来也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无关杂绪了。
文献检索能力提升了不少
这是我第一次学到了这么多查文献的方法,平时写学校课程的论文对文献权威性要求不高,文献主要来源就只是知网。
通过科研了解了如何自己阅读文献从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自学能力的提升还是有帮助的。
在课程辅导过程中自己独立写了一篇论文并投递,也算是给自己的履历增加一些筹码。
考研的方向目标更加明确
更加确定自己喜欢的领域/方向,本身很喜欢语言学;在报名参加这个项目之前,自己碰巧接触了一些语言哲学的知识,但了解得不深入,从哲学层面学习了解一些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项目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了自己留在国内考研而非留学,北大导师的推荐信对国内考研复试来说也更有帮助的。
#05 写论文的第一步 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在论文写作阶段,选题时很纠结。因为在科研课程阶段所产出的项目报告在我自己看来已经算是框架结构搭好了且有了部分的内容支撑,但是其中的内容好像不足以满足论文写作阶段所要求的字数。
在科研课程最后一节课上李老师对我当时的报告做出的评价让我认识到这个报告在结构方面存在的逻辑漏洞。
当时选题的时候,既不愿意放弃已经有了论文雏形的项目报告,又觉得这个报告的逻辑漏洞既然已经被点出来了就应该试着新想一个选题(当时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在原先基础上弥补这个漏洞),自己特别纠结,拿不定主意,想换选题但一时间也想不到别的。
那几天看了很多论文很多书,也寻求了导师的帮助,最后我将哲学的部分和自己专业语言学知识结合,采用项目报告中不存在逻辑漏洞的语言哲学知识背景部分,去论证一个我更熟悉的语言学论题,绕开了明显的漏洞。
经历了大概四五天,论文写作阶段的选题才被最终敲定。
#06 科研中最重要的人:导师&班主任
李老师的课堂没有什么过于天马行空的大段与知识无关的话,课程从头到尾中心很明确并且很有体系,哪怕我在课上没跟上节奏,下了课也知道自己该去补哪一方面的内容,真的能学到很多知识。
而且老师的ppt是英文,授课是中文,既保证了课上说的话一定能听懂、节省了理解查阅专有名词的时间,也保证专有名词不陌生,感觉无形之中便利了之后的英文论文写作。
班主任老师超级负责!项目准备期要做的前期工作比较多,虽然信息已经被整理好打包发来了,但是没法被我一下子完全接收,当时就感觉自己这信息爆炸了,既要梳理项目流程,搞清楚什么阶段该做什么,又要深入准备项目内容。
这个时候我求助了班主任很多流程上的问题,生怕自己哪一步没跟上计划,班主任姐姐也很耐心,帮我把每一步都处理得妥妥贴贴,很多细节也都会来提醒我注意。
#07 给同样准备国内考研的学弟学妹一些建议~
建议所有大家不要对科研有刻板印象,不是理科生才需要做科研,写论文是门大学问,一定要有老师带着入门,你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下手!
做科研一定得尽早,像我因为一直没有决定好留学还是考研的同学可以先做科研,无论如何都会对申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闭眼冲吧!
早做科研早收获,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多做几段科研,这种经历对申请会有很大的帮助,独立论文发布和推荐信也是进去名校的敲门砖,会给自己增加很大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