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文章若在手,保研留学不用愁;硕士核心若在手,博士申请横着走;博士顶刊若在手,求职应聘666。
你看了这么多论文写作技巧和攻略,却依然看不清楚自己的写作之路?为什么那些继续升学的同学,都有过科研和发论文的经历!
今天这位学姐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发论文对申请PhD到底有多么重要!
王同学
就读院校: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
博士申请方向:美国phd医疗管理公共卫生
项目成绩:推荐信
参与项目:《公共卫生学专题:数理统计方法在流行病预防领域的应用,以疫苗的免疫有效性评估为例》
读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申请到入学到就读到毕业,都需要你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
对科研没有足够热情的人,很有可能在第一步就被刷掉。所以与其一直纠结自己该不该读博、能不能拿offer,不如沉下心来从现在开始扎实做一场不被定义的科研。
硬核科普
博士套磁相关的知识点
套磁的第一封邮件,是和导师的第一次接触。这封很正式的email,类似于求职信。
这封邮件大概由三个部分组成:
∘ Introduction:
介绍你自己和你的学术背景,包括你目前的学习水平和任何经验。你也应该阐明你对研究课题的兴趣,简单地解释一下你为什么感兴趣,或者你是如何发现这位导师的。
∘ Main body:
更详细地解释你的意向,阐述你的Research Proposal,给予对方判断要不要带你。这一部分应该突出你的能力和契合度,以及你对博士研究的热情。
还要详细解释对导师研究的兴趣。你可以谈到你是如何思考将他定为你的supervisor, 你们的研究如何契合,他的其他PhD学生可以和你展开怎样的互动,等等。
∘ Conclusion:
最后总结一下你对PhD的兴趣和你的契合度。你也可以包括未来的想法和一个礼貌的回复邀请。
* 附件要带上自己的CV和Research Proposal
之后收到导师回信,根据对方的意见修改自己的Proposal。
海外招生官除了在校成绩,也非常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科研经历,我在这方面还是很欠缺的,这也是我申请中的一件相对来说比较难的事情。
所以在完成这个项目之后,最直观的产出是帮我获得了教授的推荐信,还有一篇学术文章。
两个内容都是博士申请必须要有的,尤其是学术文章的写作和发表,我觉得对于之前没有太多科研经验的我来说,是很难独立完成的。
科研项目VS校内课程
首先在班容量上,科研项目的班容量比较小,所以教授和老师可以充分的关注到每个人的学习情况,遇到什么问题,我也可以及时的获得帮助。
同时,在写文章这方面,选题的自由度还是比较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申请方向来决定。但是校内的课程选择范围就比较有限了。
同款项目详情
Instructor Introduction
导师介绍
Kostas教授现任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公共卫生健康学院终身教授。在雅典大学公共健康与卫生学院毕业后,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继续深造获得生物统计学健康科学硕士和流行病学博士学位。
Program Description项目介绍
本课程主要基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知识,着重关注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领域的数据分析和系统综述,其方法论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本课程将向学生介绍分析项目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原理和重点知识,并疫苗的干预有效性数据分析为案例进行学习。学生将具备根据特定研究的议题和目的、设计实验、起草研究方案,进行文献搜索、应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解释和分析结论。在此过程中可以识别系统偏倚和异质性。最后,学生可以在科研过程中,阅读理解和评价同行已发表的系统评论和分析论文。
·个性化研究课题:
脂蛋白浓度与结直肠癌风险调查、基因组测序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的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变发生率的分析、阅读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性分析、Meta分析筛选和鉴定胰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Schedule and Outcome时间安排与收获
• 7周在线小组科研学习+5周论文辅导学习 共125课时
• 优秀学员获主导师Reference Letter
• EI/CPCI/Scopus/ProQuest/Crossref/EBSCO或同等级别索引国际会议全文投递与发表
•学术报告、结业证书、成绩单
困难&挑战
一场科研带我顺利跨专业
一开始的挑战其实是,这是跨专业的学习,所以我对相关的知识的概念比较陌生。
但是整个的项目设计是由简到难的,所以认真听讲,用心积累相关的知识,大胆在课堂上提问,最后一定可以有很多收获的。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从毫无概念到入门的跨越
在写文章的时候,比较难的部分是处理和分析问卷数据。我会向老师,朋友寻求帮助,也会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软件使用教程。
最后虽然分析手段和内容还是比较基础和简单的,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我完成了从毫无概念,到初步入门的跨越,所以我非常有成就感。
我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让我有机会比较完整得体验一篇文章从有想法,到最后产出,主要的步骤和思路是什么样的。
导师&班主任
我非常敬佩教授们渊博的学识和谦虚耐心的处事态度。整体的授课内容设计比较合理,教授的讲解也是循序渐进,逻辑清晰条理。
同时教授们非常乐于倾听和回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非常感谢他们的指导。
非常感激整个过程中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鼓励。 每周都会及时的收到来自老师们的用心点评,并询问我的学习感受。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论文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尊重和理解,倾听我的问题,尽量解决我的困难,这些都让我印象很深刻。
收获&经验
我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要学会寻求帮助。
传统应试教育往往会让我们形成,学习就是孤军奋战的过程,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获。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我们需要清楚得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及时得向外寻求可以帮你补足短板的机会和人。比如我在申请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就是没有正式完整的文章产出,所以我就报名参加了相关的科研项目,来寻求帮助。
我认为,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也是比较有效和积极的努力方法。
早准备!早申请!
文书和资料都不要拖到最后一刻才提交。一定要提前提交,尤其是教授的推荐信在申请中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