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国家,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gap year”是一种寻常的生活方式。
老外的gap year,是“毕业之后花一年时间深度旅游,感受不同的生活”;小红书博主的gap year,是“我拿了三段大厂实习经历,顺便还考了几个证,然后又去英国留学了”。
gap year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考研二战、考公、申请出国留学前实习、自媒体创业……在“过来人”的那些自信、积极、不容置疑的讲述里,gap并不应该是无用的假期——
它需要有用,需要合理,必须是在为“更好的自己”蓄力。
今天,这位集思学长将为大家讲述gap year里都经历了什么~
X同学
本科院校:
迈阿密大学牛津
Miami University Oxford
研究生录取学校
波士顿大学
录取专业:
MS in Computer Science
项目成果:
推荐信 论文发表
参与项目:《密集项目:Python在网络爬虫、机器学习及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
我的Gap year 留学之前也尝试过创业......
选择Gap一年其实是因为当初本科毕业也相对迷茫,后来回国之后就想根据本科的专业试着创业。
起初我想了几个项目,都是偏提升国内大学科研水平的,比如说产学研基地,提升科研转换率。最大的成果就是与数字广西合作,想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做一个产学研项目,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推进成。
虽然创业最终没有成功,但是经历过这次创业后知道了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在有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规划,以及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没有很完善,还没有能够创业的条件。
后来又再次决定申请研究生之后,我就会知道自己的目标,列出达成这个目标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需要科研经历,或者是需要相对应的GRE、GMAT成绩,然后一项项去解决。
参加科研的初衷 最大的挑战&遇到的困难
我在本科的capstone是做图片识别类的机器学习项目,而数据类的较少,所以当初期待能够从顶级教授的课程和实践中学到这些类型的应用。
当初参加科研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研究生申请能够展示学术方面的成就,同时课程也是我对于未来工作或学术发展的探索方向。
同款项目推荐
Program Description
项目介绍
项目内容包括Python编程与数据可视化、Python 可视化程序库Matplotlib、Numpy框架、数据获取、数据检索、数据探索、数据可视化分析、数据可视化框架Tableau等。学生将通过项目,在项目结束时,自选Python框架,开发数据可视化应用,提交个性化研究课题项目报告,进行成果展示。
Instructor Introduction
导师介绍
Mark导师现任麻省理工学院(MIT)终身教授,曾获素有“诺贝尔风向标”美誉的美国斯隆研究奖、国际最具声望的博士后奖励Hubble Fellow,并在多个年份获得Web of Science高被引学者称号。
Schedule and Outcome时间安排与收获
•7周在线小组科研学习+5周论文辅导学习 共125课时
•优秀学员获主导师Reference Letter
•EI/CPCI/Scopus/ProQuest/Crossref/EBSCO或同等级别索引国际会议全文投递与发表
•学术报告、结业证书、成绩单
这次科研最大的挑战对于我来说其实是课程中科研的选题。因为大家的科研水平都不同,而且课程中科研的选题又比较广泛,例如癌症,中风的概率预测模型。所以确定了一个好的选题往往能够帮助我顺利开展项目,并在限制时间内完成教授所安排的任务。
科研中的困难来自于论文写作方面,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发表论文,所以有很多方面不是很熟悉,比如说找引用,或者是进行自主查重。
在此期间我也是通过与论文老师的多次沟通,以及上网去查找相应的模板,同时通过使用学校网上图书馆进行文章的查询,最后得以正常发表。
做科研的必要性
从申请研究生的角度来说,其实排名越高的学校越需要有科研背景。因为本质上研究生就是教授在寻求未来潜在的博士生。
类似的就是如果你有2年工作经验在Job Market上就有更大的竞争力,科研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有类似的经验,那么教授就能更清楚的了解你是否具备学习该专业的潜力,从而更加确定你就是那个合适的人选。
导师&班主任
导师和班主任都很友善,虽然Mark教授讲课简单易懂,也会很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大家多跟他交流。
班主任也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回复和解决,因为和班主任沟通的很好,也有了结课后回到课堂当助教的想法,想要帮助到更多和曾经的我一样对科研比较迷茫的同学们。
在项目结束后我也加入了集思,担任助教一职,我觉得当助教最重要的是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去帮助不同的同学。
我会从不同项目的角度出发去复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计算机语言例如C++,Java,Python,JS等,尽最大可能去帮助同学们。
感受&收获
做完科研之后我觉得其实虽然个人能力很重要,与小组成员、教授、老师的交流沟通更加重要。
比如说在科研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经常交流与沟通并分配不同的任务。这样每个人都分工合作,效率就会水涨船高,而不是闷头干活然后发现大家做了重复的东西。
成绩一般如何逆袭?
在校成绩能提升就去好好学习刷绩点。如果没有提升的空间了,就尽量丰富自己的履历,比如说科研经历,学术或者论文发表,以及与教授多交流与沟通并得到推荐信认可。
欧美体系的研究生申请本质上是像找工作一样的,你可以站在招生官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履历是否满足这个学校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