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世界范围内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由于鼻咽癌发生部位隐蔽,早期症状不易发现,诊断时绝大多数都已发展为中晚期,尽管采用先进的放射治疗加同步化疗使其总体 5 年生存率显著改善,但仍然有约 15% 以上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
而且,传统化疗多为静脉给药,全身分布,对肿瘤缺乏精确的靶向性,易产生耐药性,多次大剂量给药对机体会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改进传统化疗药物的理化性状、开发新的靶向的药物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纳米材料以其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殊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化疗药物的某些不足,一些纳米载体已被批准用于癌症治疗。
然而,在传统的抗癌策略中,诊断和治疗往往是孤立的,难以实现对肿瘤治疗和监测的精确控制。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诊断和治疗功能的结合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种治疗诊断的系统同时可监测疗效,随时调整给药方案,减少纳米药物积聚的毒副作用,有利于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纳米酶是具有酶类似的性质的催化纳米材料,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催化活性可调、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由于这些原因,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治疗和环境保护。然而,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活性位点的低密度与催化活性低有关。
单原子催化剂具有原子级分散的活性位点,与天然的金属蛋白酶类似,因此单原子纳米酶的概念应运而生。与传统纳米酶相似,单原子酶,同样具有类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氧化酶的特性,而其单原子分散的活性位点成为联结纳米酶与天然酶之间的桥梁,为深入理解认识生物催化的机理和本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机构参考课题纳米酶癌症治疗诊断平台
项目亮点
01名校导师指导
清华大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专注机器CRISPR基因编辑、癌症治疗诊断,纳米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的等方向,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学术成果多次发表在业内顶尖期刊,累计发表包括《自然纳米技术》《先进材料》《治疗诊断学》在内的顶级国际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荣获Asian nano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02高质量科研产出
●项目结业证书
●表现优异者在征得导师同意后可获得推荐信
●一篇国际英文会议论文或国际普通期刊论文(如EI、SCOPUS、CPCI等)
项目安排
15个课时,导师每周授课一次,约15周完成
●开题阶段
学习相关文献,选定研究领域,确定研究框架和论文主题;课时:预计1-3个
●科研阶段
根据论文主题深入阅读和学习相关文献,确定研究方法,学习各类软件(如Python、SPSS、R、Stata、Matlab、Endnote、Latex等)应用于数据处理和文章写作;课时:预计8-10个
●写作阶段
集中写作,调整格式,准备投稿;课时:预计2-4个
●投稿阶段
根据论文质量、完稿时间和论文主题,确定会议/期刊,进行投稿。
注:以上课程安排仅供参考,导师将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专业基础、兴趣、时间和意愿,来制定一套专属课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