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同学
毕业学校:
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系
目前Offer获取
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东北大学、渥太华大学、西安大略大学
参与项目:
人工智能 强化学习与推荐系统专题:随机过程、强化学习前沿AI算法在Tik Tok智能推荐内容等推荐系统中的应用
#1、为什么做这个科研项目?
我毕业后就职于软件公司的开发职位,工作后更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决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所以决定去留学。我了解到海外招生官看重实习和科研经历。虽然不是硬性条件,但是成功的申请者往往都有一段或者多段相关的科研项目的经历。
不仅为了背景提升,也为了接触计算机领域更前沿的知识,还考虑回归到研究生课程能提前找点课堂的感觉,我在申请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集思教育的科研项目。
【同款项目推荐】
ProgramDescription
项目介绍
“多臂强盗”问题是概率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亦是深度强化学习中的重要模块。人们针对解决此类不确定性序列决策问题,提出了“多臂强盗”算法框架(Multi-Armed Bandits,简称MAB,中文又译作“多臂老虎机”)。近年来这一算法框架因优异的性能和较少的反馈学习等优点,在推荐系统、信息检索到医疗保健和金融投资等诸多应用领域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课题正是以此框架为核心内容,学生将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算法的基础模型及应用,将认识到被广泛使用的上置信界算法(Upper Confidence Bound,简称UCB)及汤普森采样算法(Thompson Sampling Algorithms)。导师还将讲授自身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参与集思课题的感受?
我参加的的项目为5阶课程,这意味着这是一门高阶课程,充满了挑战和趣味。虽然项目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我的感受是Osman教授上课很注重学生不同的背景,课堂内容非常扎实,课程设计也很合理。
Session II和TA的office hour也对课堂内容进行了补充。学生大多也是充满了自我驱动力,这一点可以在课程最后的小组作业中体现。项目整体而言非常严谨,有浓厚的学术氛围。
#3、科研中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小组作业和其他组员的讨论。我们需要选定数据集进行预测。在选定数据集的过程中,成员们集思广益,齐心合力。我自己找的数据集里存在着我没有意识到的一些缺陷。在小组的讨论中,得到了其他组员的意见和反馈,让我意识到了我对相关知识存在的一些误区。这也是小组作业的意义之一,同学也可能是自己的良师。
(上图为邵同学小组作业的成果)
#4、这次科研经历遇到的困难
由于这是一门高阶课,以代码为主的作业和小组项目都是需要学生从零开始写的,没有可以参考的样例。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在复习课堂关键的定义和概念的同时,在新的探索中不断更正错误才能完成作业。我在写作业时也碰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候代码可以运行,但是产出的结果和理论预期差距很大。
这个时候可以问助教,但是当时我自己还是考虑自己应该先动手排除问题。在细心地排除问题代码后,重新运行,发现新的问题……循环往复地经历这个过程,让我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又有了新的理解。
#5、参加科研项目对申请/目前学习的帮助
参加完此次项目课题,让我能窥探到目前比较热门的深度学习专业当中的一个小分支。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是对于学生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体验,也是非常宝贵的经历。我在课程中因为成绩优异,同时获得了教授和教务组的强力推荐信,成为了学校之外的学术推荐人的重要来源。论文的成功发表也让我的简历增添了一笔科研经历。
集思科研项目课题也为我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我在准备申请之余的时间成为了集思教育的一名助教老师。从学生到教务成员身份这一转变,让我意识到教授、副教授、班主任、论文老师和助教在项目背后的巨大付出和专业严谨的态度,也让我从老师的角度再次感受到了学生的努力、合作和进取精神。
我现在带的课程为Victor教授的前端开发技术课程。在开课前,我接受了细致和专业的培训,对于评分标准,助教职责和课堂组织都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在开课前,班主任也召开了助教会议,及时协调各类资源,保证课堂能安定有序地推进。在当助教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好学和能力很强的学生。
在和学生解释前端和后端的问题时,我不仅增加了自己对于知识的自信,培养了我沟通交流的能力,也为了将来能在研究生可能会担任的TA职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学生的沟通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每次帮学生解决项目上的问题,得到学生的感谢,就觉得很欣慰,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感。
#6、评价一下你的教授、助教和班主任
我觉得主导师Osman教授非常有耐心。上课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下课后,他也会积极查看课后讨论的ED平台,回答学生对于作业和课堂知识的各种疑问。对课堂的内容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深入浅出,让学生容易理解。
副导师Jess是一位非常具有进取精神的博士后。她通读各类深度学习相关的文献,和学生分享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成果,督促学生养成读论文的好习惯,以学界的标准来鞭策学生,为将来要投身科研的同学提供了很多方向。
除了主导师与副导师之外,我的论文导师也非常专业。他丰富的论文写作指导经验和专业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论文导师的帮助下,我节省了很多精力,少走了很多弯路,并且顺利地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以及国际会议投递。整个过程非常流畅,都是一次完成,没有返工。
两位助教每次在课堂里准时出现,组织课堂;在office hour上也有针对性的复习,在布置作业时也对作业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我们消除了很多潜在的问题,我们能对课程作业快速进行上手。两位助教的背景都是相关专业的名校学生,基础非常扎实,也很乐于在群里解答学生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最想感谢的还是我的班主任Kevin。他是一位非常敬业的老师。在课程开始、学期中、学期末和结课后都和我有一对一的电话沟通,也及时提醒我完成作业准备考试。他也非常善于鼓励学生,在Kevin老师的鼓励下,我成功地完成了课程,也在他的推荐下,准备并通过了集思的面试,成为了一名助教老师。我非常感谢他。
#7、给正在准备申请的同学一些建议
首先,硬实力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家在就读期间一定要维持自己的在校成绩,并且尽早在相关语言考试中达标。
除此以外,从我个人的经历出发,相较与前几年,现在确实更看重软实力的背景。参加科研项目是一种借助外界的资源快速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非常实用。有了这样一段科研经历做基础,大家可以去寻找一些校内的科研和实习机会。因为现在科研机会和实习岗位竞争激烈,希望大家都能把握住任何机会,主动去寻找潜在的科研和实习。从我了解的同学中看,好学校的或者是一些学校的强势专业的成功申请者很多都有两到三段科研或实习经历。